建立综合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未来实现更高、更全面生态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清洁生产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寻求改进和优化中国现有的ESP研究范式,以准确确定保护和恢复优先事项,旨在提供中国方案和示范为早日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做出贡献。
研究人员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电路理论相结合,确定了生态廊道的最优路径、适宜宽度和重要节点。此外,对来源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走廊的相对重要性和连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以确定可以实施优先生态行动的保护和恢复的优先区域。
以西双版纳为例,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改进全过程ESP研究范式,构建基于重要的五种功能类群(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爬行类)的生态网络空间,解决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的威胁。濒临灭绝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创建了专注于具有高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五个类群物种的网络空间。他们确定了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总面积为2,768.19平方公里。他们还确定了 213 个具有高度重要性和连通性、有利于物种迁徙的生态走廊。此外,还提取了生态保护和恢复优先区,面积分别为2,467.71 km 2和514.67 km 2。
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各类群的保护状况存在差异,但各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保护差距。具有较高意义和连通性的生态廊道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垫脚石廊道建设,提高其有效性。
“确定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优先区域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和资金。”白杨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